当前位置

大唐乾州文化元素——石牛的传说
发布时间:2011-04-12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机构:日博365体育在线
恢复窄屏
石牛的传说
乾县古城,座南面北,俯伏乾陵脚下,形似乌龟。城北门外,约五十步,有一石牛,雕琢粗糙,斑驳满身,看去其貌不扬,但在民间却颇有名气,人们称其为“神牛”。此传说离奇,因此留下一段优美的传说!
“乾县城,九里三,桑道茂打城三百天”。相传:唐德宗年间,阴阳术士桑道茂领了皇旨修筑奉天城,当时正逢酷暑,天气十分炎热,为了不违钦限,桑道茂身先士卒,率众兵役搬砖运瓦,昼夜赶筑。夏暮秋初,一座造型新颖的龟城竣工了。正当他们准备复旨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白日好端端的一座城池,一到夜里就像走马灯一样的旋转起来。黑灯瞎火,墙倒房塌,人们犹如筛中之物,桑道茂见情大骇。
次日清晨,桑道茂披发仗剑,设坛镇压(县城东大街风水台巷原高墩,相传是当初桑道茂设坛之处)。按九九之数,八卦之象,在城内筑楼九座,挖池八处。经过这番折腾,城到不转了。可是,北门的城楼却塌了。怎奈白天修,晚上塌,尽管桑道茂使出周身解数,还是无济于事。眼看钦限已至,这个难题还是没有一点头绪。
桑道茂愁得饭茶无心,忧心忡忡。一天夜里,独坐书房,借酒消愁,忽觉大困,伏肌而卧。朦胧中,只听见响处,飘然走进一个人来,到桌前拱手说道:“尊驾别来无恙。”桑道茂急忙还礼:“恕我眼拙,道茂无禄不曾拜识,尊驾何人,深夜到此不知有何见教?”那人说:“我乃此方土地是也,见你为难,特来相助,今有数语赠你,日后自有应验。”说罢念道:“牛池金牛现,汝去把牛牵,神牛拉龟头,切记鸡叫唤。谨记!”说罢飘然离去。桑道茂惊醒,方知是梦。惊诧之余细细品味梦中之语,不禁高兴地拍额大悟。噢!县城东南有一村庄叫“牛池”,莫非神仙点化我去此地拉牛么?想到这里,多日的烦恼一下子抛上了九霄云外。急令掌起灯笼、火把黑夜修筑城楼。随即跨上一匹快马,带领几名随从开了南门,催开座椅,到了牛池村子。朦胧月下果然涝池边有一膘肥体壮的健牛隐隐似有金光闪耀,看来,绝非凡间所有,道茂大喜,翻身下马。说也奇怪,这牛见人不惊不跑,反而伸出带刺的舌头舔着道茂顺伸来的手掌。神牛带回城里,时交二更。北门口灯笼火把把照耀如同白昼,人来车往络绎不绝。桑道茂令人给牛备上拉绳,末端系在城门的大铁环上,让牛不松不紧地拉着。人忙不觉时,东方鱼肚微现,雄鸡声声报晓,城楼上砌完最后一块砖。桑道茂深深吸了一口气凌晨略带寒意的空气,步下城楼,踱到神牛跟前,不觉大吃一惊,那头健壮的神牛不知何时已变成一只石牛,静静地卧在道旁,一双无忧无怨的眼神望着惊诧的人群。桑道茂长叹一声,他这时才深深领悟到梦中神仙指点的“切记鸡叫唤”。千百年来,石牛拉龟头的故事在我县城乡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卧佛的传说
乾县城内的兴国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寺内苍松翠柏,千姿百态。每日钟声悠扬,香烟萦绕,是有名的古刹圣地。
公园783年,国都长安失陷。唐德宗李适避难于奉天,住在寺内。他为了平息叛乱,恢复李家江山。于是随改寺为“兴国寺”。不过,这座古刹的兴盛,是因有一尊卧佛的缘故。千百年来,人们对兴国寺的卧佛,流传着一段优美的故事!
一日卧佛正沉沉熟睡,忽然被一阵吵闹声惊醒。说起这尊佛像来,非常有趣,他不是打坐或站立,而是常年躺卧倒睡,因之称为“卧佛”。这时只听一个粗壮的嗓门说道:“新春佳节,灯节社火,城内城外,锣鼓喧天,谁不想尽兴游玩?我一个远方游僧,慕名而来,原想今日早些出门,谁知日已三竿,你这个管膳的还不叫人吃饭,难道是诚心和我作对么?”又一个低声细语地说道:“小僧怎敢为难师父!只是敝寺有规:方丈坐禅,任何人不得随便用膳。所以不敢逾越,望师父恕罪。况寺外佳景,我也向往,饭后愿陪师父一游,不知意下如何?”没有回声,显然一场争吵平息。卧佛睡意全消,又传来说话声音:“方丈佛事已毕,师父快去膳房用饭!”卧佛挪动了一下沉重的身躯,睡眼惺忪中,见一个黑胖和尚和几个僧人步出上门,他心中暗暗沉思:“出家人四大皆空,怎么有此雅兴?我只知天堂美,难道人间也乐么?不妨出去也看看。”于是,跳下卧榻,步出上门,便驾起五色祥云越出奉天古城,透过云层,卧佛低头一看:山清水秀,春意盎然,炊烟袅袅,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好一派人间美景!卧佛心中大喜,急忙按落云头,步入乡间小道,尽兴游玩。走着,走着,来到一个村边,这时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翁,形容枯瘦,手拄拐杖,面情呆板,默默地站在一棵树下。卧佛觉得奇怪,便招呼了一声,谁知这个老翁没有丝毫反应。卧佛心中不快,打算脱身走开。刚抬起脚走了几步,不料老翁听见脚步声转过头来,冷冷问道:“你又来这里干什么?”卧佛停住脚,仔细打量这个老翁,原来他是个瞎子,于是气也消了,说道:“我是个远方僧人,化缘到此。你老站在这里干什么?”老翁听了叹了一口气,“唉!我又当是我那儿子托我回去,不知师父到此,出言不恭,望师父恕罪。”卧佛连忙说道:“哪里!哪里!”说着扶老翁坐在身旁的一块大青石上,老翁长嘘了一口气,伤感地说:“师傅不知,老汉自小家贫,三岁丧父,多亏母亲抚养成人。为了维持生活,八岁我就进山打柴,回来稍迟,母亲就焦急地望着山间的小路,十几年如一日,风雨不避,直到她老人家过世。我思念母亲心切,哭瞎了眼睛,每想起我那苦命的母亲,我就要摸到这里来,我什么也看不见了。听听、摸摸母亲站过的地方,对我来说,也算是莫大的享受了。”老翁颤抖着伸出枯枝一般的右手,擦着滚滚涌出的泪珠。卧佛同情地叹道:“是啊,母恩难报!但是你失明后,难道都不请先生看看么?”老翁叹了一声,垂下了他那白苇一般的脑袋,低低地说:“请医调治,拜佛许愿,啥方子都用了……没有办法。”卧佛看了一眼痛苦不堪的老翁,心里也很悲痛。他想佛家本已慈善为根本,普度众生为宗旨,这个可怜的瞎子年迈花甲,还不忘他的母亲,实为一个孝顺的善良人,这样的好人我不把它拖出苦海还有谁能为他解忧消愁呢?好卧佛,急施佛家法力,立睁慧眼,目运金光,盯着老翁,亲切地说:“老人家休要悲伤,僧人自小随师父学得一点医道,你只要摸一下我的眼睛,你就能重见光明了。”老翁听了,猛地抬起头来,睁着一双眼睛惊喜地说:“师父,你说的可是实话?”卧佛道:“是的。”老翁听了,呆了好久,又不信任地摇摇头,苦笑了一声,凄凉地说:“师父,你的好心我领了,但这样的话我也听得多了,我不敢说你想骗我,但我上当把我都上怕了。”卧佛看着这个可怜的老翁说:“老人家,你试摸一下,治好了是你的福气,治不好我分文不收,你怕什么?”老翁听了,迟疑地伸出手掌,摸着卧佛的脸上……突然老翁“啊!”了一声,双手拼命地揉着双眼,高兴地大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皱纹满面的脸膛,笑得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滚动的泪水,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她扔掉了竹仗,发疯般地转着圈子,一回头拼命地朝着村子奔去。边跑边高兴地大喊:“我该不是在做梦吧!”卧佛微笑着,目送老翁进了村子。才要离去,不觉连打了几个哈欠,睡意不觉袭来,顺手脱下佛衣,倒在青石之上。只见石后转出一个白胡须的老者,手拄龙头拐杖,走到卧佛面前低头跪下,喃喃地说道:“佛爷在上,小神乃地方土地,您出外私游,以防上界见责,小神担罪不起,请佛爷速归为好。”卧佛“啊”了一声,如梦方醒,睡意全无。挥手斥退土地,急纵祥云,离了此地。这时,那个老翁率着儿孙,及本村父老,抬着暖轿,来到村边,抬头一看,风声呜呜,那有游僧的影子。老翁急了,便叫人分头寻找,哪有踪迹!他的儿子提着一件佛衣,对老翁说道:“这上面写着‘兴国寺监制’字样,分明是兴国寺和尚了,咱何不到寺里去寻找这位恩师?”老翁听了点头称是,一行人就朝城内走,再说兴国寺的和尚去卧佛店烧香,只见卧佛赤着上身,汗流不止,倒在卧榻之上,这几个和尚见了大骇,急忙叫来方丈,方丈也觉惊异。就在此时,寺外鼓乐喧天,人声杂吵,一群人抬着暖轿,举着香火,涌进寺内,霎时惊动了全寺的和尚,都丢下法器跑了来看热闹。老翁双手托着一件佛衣,一见方丈,率众跪地。方丈不知何故,急忙扶起老翁,将一干人让到客房,献毕茶,便问其详。老翁说完备细,方丈才明白,便引了这群人来到卧佛殿中,老翁见了我佛,扑通跪下,老泪纵横,竟激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从此卧佛名声大震,能治百病的消息流传百里。谁有啥病,只要摸到卧佛的同一部位便手到病除,百般灵验。因此善男信女蜂拥而来,卧佛殿内灯烛辉煌,香烟萦绕,景况非凡。这一天是正月十六。从此以后,兴国寺一年一度的惯例,以这一天举行庙会,接待各方游人。这个会又叫“除百病”会,意思是正月十六日来兴国寺一游,邪气离身,百病不患。人们感激着卧佛的恩泽,寄托着人寿年丰,美好生活的愿望。
五峰山枣树传说
五峰山下有个西孔头村,村南得石沟里长满了枣树。可是这里的枣树异常特殊,它的刺不是向上,而是向下。为什么这里的枣树刺向下长着?它可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哩!
传说,后唐永泰年间,天遭大旱,田无收成,徭役繁重,人心惶惶。回纥、吐蕃乘机入侵。逼的百姓整天避贼躲难,忙于逃生。一天,天还未大亮,刘家的豆大娘告别了相亲,领着自己的两个姑娘,急急忙忙向外奔走。
刚一出村,就听到后边人喊马叫,哭声不绝,他们不敢走大道,慌忙中择了一条小路奔跑。这时已上气不接下气,腰疼腿酸,双脚已寸步难行,忽然一条河沟挡在面前。后有贼兵追赶,前有河沟挡道,吓得她们无处躲逃。这时天已大亮,眼看贼兵的马队奔腾嘶鸣,尘烟滚滚向她们扑来,母女三人手携手,脚踩乱荆棘,下了沟坡。半沟中有一兽洞,她们顾不得什么,就钻了进去。说起这帮盗贼,叫人咬牙切齿,他们籍外族入侵,坐山为寇,拉旗造反,横行乡里,他们听到刘家村有豆氏二女,长得天仙一般,因此一心想抢来作压寨夫人,无奈这二女执意不从,每每逃躲在外,连个人影也看不到。这天有个小卒打探清楚,说是豆氏二女向东南方向逃走了,于是他们骑马尾随追来,这条河沟说是河沟实无水,是条石沟。贼兵追到石沟一看:悬崖峭壁,底深莫测,怪石林立,层岩迭障,面对险恶的石沟,贼兵胆怯不敢近前。贼首说:“这才怪了,眼看着豆氏娘母们往这边来了,怎么不见了?”牵马小卒忙说:“大王,谅她们母女上了天,钻入地,也难逃出大王的手掌。”贼首说:“那你说找不到人怎么办?”小卒说:“她母女三人定在沟里藏着,何不下令搜查?”贼首高兴地说:“说的在理。”于是命令贼兵下沟搜查,可是这些贼兵望着石沟心惊颤抖,哪个敢下沟丧命,因此只好在沟崖上乱跑乱叫:“好姑娘,快出来,大王抬轿接你来了。”
再说洞内的豆氏母女三人,知道今天凶多吉少,难以逃脱,不免暗暗流泪。母亲望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掉着泪道:“我人老无用了,你们还年轻,逃个活命投了强盗吧!”母亲抱着女儿左看看,右瞧瞧,痛苦地说道:“娘全是为着你们着想。”女儿流着泪跪在娘面前说:“娘!事到如今,还想什么呢?我们只有一死,绝不跟随强盗!只是娘年老体弱,女儿没有尽终送葬,辜负了老娘养育之恩,女儿即在九泉之下,也难安心!”老娘听到女儿一席话,眼泪如泉涌,哭不住声。他让二女儿在洞口看看,有无逃出希望。二女刚一探头就被强盗发现了,一个小卒高兴地喊起来:“大王,在那里藏着呢!美极了,真个仙女下凡。”贼首忙吩咐说:“快去拉来有赏!”正在这时,只听前边的兵喊:“一个姑娘跳沟了!”贼首一听大怒,骂道:“笨蛋!今天抢不到人,我要你们的狗命!”牵马小卒又上前求情:“大王息怒,死了一个不是还有一个姑娘吗?”贼首虽有些惋惜,但事已至此,只得亲自下沟,免得美梦落空。
原来,二姑娘探头不料正被贼兵看到,他回到洞内将情况告诉了老娘,接着又向老娘磕了个头,转身跑出洞外,一个纵身跳下了石沟。大姑娘看见妹妹跳了石沟,随后也就洒泪告别了老娘,跳沟而下,老娘一看两个女儿身亡,还活着自己干什么?于是,她也就咬着牙,含着泪,哭喊着女儿跳下了石沟。霎时崖壁血染,一条青石沟变成了红石沟。豆氏二女拒寇自强,守节身如玉的事感动了天宫。顿时,黑云滚滚,雷声震天,大地卷起了狂风,碗口大的冰块从天而降,贼兵无处躲逃,一个个被砸成肉酱。
豆氏姑娘的死,天不答应,地不答应,连草木也感到痛苦。在姑娘藏身的洞下,生长着浓密的枣树,这些枣树唯恐刺伤姑娘的肌体,它们向上长的枣刺也立即向下弯了。
俗事不出门,奇事传千里。豆氏二女的事迹很快传到了京地,有位京尹前来此地查访,豆氏姑娘的同族人,不知其因,恐受连累,招来祸害,无人敢承认,只说姓刘,村名叫豆村,并无豆氏母女。
为了纪念豆氏双烈,人们在石沟边建了一小祠,后来又移到村上。按豆氏二烈女守节扑崖的顺序塑有泥像,二姑娘在中间,大姑娘在上方,母亲在下方修建成了“阿姑祠”。姑娘扑崖的七月十七日,立为烈姑娘会。每逢七月十七日,方圆几十里外的人都来烧香点纸以表敬意。
千余年来,人们怀念着贞洁姑娘,她俩的事迹千古流传,在姑娘扑崖的地方枣树一代接一代,它们的刺永远向下弯着。从那时起,刘家村改为“豆村”、“豆”姓而为“刘”姓,一直传到今天。
乾州锅盔的传说
乾州锅盔由来已久,相传唐修筑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乾陵合葬墓时,调来成千上万兵卒、民工,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民工就地盘锅垒灶,有的用铁锅烙烤饼子,有的兵卒没有铁锅,就用头盔烙制。这样烙制的面饼方便好吃耐放,得到监工称赞,武则天来乾陵视察时品尝后,觉得又香又酥,并命带回几块让大臣品尝,大臣们吃了都赞不绝口。武则天遂命把烙饼技术在工艺上再加以改进,列为宫中御膳。乾州锅盔的名气就这样传开了。
馇酥的传说
传说,唐高宗李治身边,有一个专管皇帝睡觉穿衣、吃喝玩乐的刘太监。一天清晨,他招来众御厨说道:“圣上想吃一种油多而不腻,糖多而不厌,滋养而不过补,一到口就发酥的饼子,你们得想办法早一点做出。”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刘太监一走,众御厨都象石人一样,你呆呆地望着我,我呆呆地望着你,不知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从门外走进一个老花工,他对众御厨说:“刚才刘太监说的话,我在门外都听见了,这不难办,我可以交给你们一个法子。”一个厨师忙问道:“老人家,有什么好法子?”老花工说:“马油急香,核桃仁、黄桂滋养而不过补,可用马油拌面,擀好后,做成椭圆形的饼子,然后用白沙糖、冰糖渣、青红丝、黄桂、核桃仁拌成馅子包上,放在菜油锅里用文火炸熟,这样就成了油多而不腻,糖多而不厌,滋养而不过补,一到口就发酥的名贵吃食。”
众御厨听了,个个破涕为笑,就立即拌面的拌面,调馅的调馅,生火的生火,油炸的油炸,一时三刻就做好了。
刘太监尝了尝很满意,就小心翼翼地用盘龙金蝶端上进献唐高宗。唐高宗咬了一口,满嘴流油,但却一点也不腻,虽说满嘴糖馅,却不过分甜,而且颜色金黄,香味四溢,到口就酥。高宗吃罢,回味半晌,问刘太监道:“这一馇就酥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这一问,刘太监顿时慌了手脚,这哪有什么名字,不过是自己独出心裁罢了,但在皇帝面前怎么能说不知道。正在左右为难时,突然想起刚才万岁爷所说的一馇就酥的话来,心头不觉一亮,忙回答说:“万岁爷真是英明,刚才一口就说出了这食品的名称——馇酥。”
就这样,馇酥从此就被列为唐高宗的一种御食,并且规定:一切臣僚百姓,均不得制作和食用。
后来,由于修乾陵,女皇武则天到奉天(今乾县)巡视,看上了奉天县的高头大马,就命奉天派一个专人杀马取油,天天送往皇宫,供做馇酥时使用。时间长了,这个奉天人学会了做馇酥的手艺。他在临终时,把独生女儿叫到面前,将做馇酥的整个操作方法,详细交待,并让千万记住,不要告诉别人。所以,过去馇酥在乾县只有少数人会做。
如今,馇酥供不应求,用马油做馇酥常常无货源,后经多次反复实践,改为用生猪板油代替马油制作,味仍不减。
特点:油而不腻,甜而不厌,香酥可口。
作法:将猪板油砸成油泥,调和精粉报上水晶青红丝馅,压成圆形小饼,在平底锅里填菜油仅面饼厚之半,半炸半烙,三翻即成。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传说
二月二,龙抬头。娘家要给女儿送炒熟的豆子和油炒馍蛋蛋。
这一习俗最初起于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当时武则天坐了皇位,玉帝为此生气哩,就让太白金星传东海龙君三年内不准下雨。
这可整苦了百姓。只见条条河干,块块地裂,人们便向老天爷祈告,请求快快落场透雨。四海龙君起了同情之心,便一起向玉帝请求给人间下点雨。可玉帝不发话,四海龙君也不敢行雨。
但不知咋的,蓝天上突然飘起了乌云,接着又起了大风,只见“哗哗”的大雨从天而降。人们欢呼着:“春雨贵如油呀!下得满地流呀!”有的伸手接着雨水解渴,有的爬在地上对天磕头,感谢老天下了这场及时雨。
可是,谁也不知道,这雨原来是专管天河的玉龙播的。他见人间田禾快干死了,人们要渴死了,四海龙君请愿又受了指责,这样下去人间不就完了。它就不顾一切,违旨播雨解救百姓。只见玉龙吸足天河水吐向人间,人们才得了这场救命雨。
这事被玉帝知道了,让太白金星把压到太白山下,还降了圣旨:
玉龙违旨犯天规,偷播大雨千秋罪;
要想返回天宫来,除非金豆把花开。
太白金星不敢违抗玉帝圣旨,就把玉龙压到太白山下,还把玉帝圣旨刻在山石上。
当人们得知玉龙因播雨违犯天规被压到太白山后,便前去送香火,送贡品。当人们看到山石上刻有金豆开花才让玉龙上天的话后,边想着法子让金豆开花哩。有人将金子蛋蛋放到锅里加火不断的炒,可炒来炒去却开不了花儿,因而玉龙一年又一年的在受罪哩。
有一年,渭河北上有位老太太要去太白山给玉龙送贡品。当把作干粮的玉米花献到玉龙跟前时,却叫太白金星看见了。太白金星以为金豆开花啦,就把玉龙放回天宫。
玉龙上了天,玉帝大发雷霆,责问太白金星为何放回玉龙。太白金星说:“是你当初言道,玉龙要想回天宫,除非金豆把花开。可现在金豆开花呀!”玉帝不信便去查看,一看原是金黄的玉米崩开了花。便说你受骗啦,这是玉米花。太白金星灵机一动说:“可人们都称此为金豆花,人间把玉米叫金豆嘛。”几句话把玉帝说住了。太白金星接着又说武则天篡位,百姓有啥罪?要不是玉龙播雨,天旱遭年馑,到时谁还给我们敬香火呢?玉帝听了觉得有理,就传旨玉龙官复原职。
从此,民间就开始了二月二炒豆豆的风俗,有的还边炒便唱着:“二月二,炒豆豆,金豆开花龙抬头。家家大仓满,户户小屯流。红火日子泼上油,吃的穿的都不愁。”
寡妇改嫁民俗传说
从前,不论是姑娘还是寡妇,凡成亲都是在白天。听说到了唐朝时,在京城附近的一个村中出了怪事。一天,娶寡妇的碰上了一家送丧的,一家挂彩披红迎亲哩,一家哭哭啼啼埋老子,都怕耽误了时辰,都不让道。最后闹到老爷大堂上。
老爷升堂后,两家都说得有理。那么,谁先行呢?把老爷给难住了。这时,衙役领班的见老爷为难哩,就对老爷耳语了几句。老爷当机立断,让披红带彩后行,而让埋老子的先行,出丧的人家打胜了官司,心里很高兴。这时,娶寡妇的人家便问老爷,都是人生大事,为啥让他先行?老爷便说:“你取的是寡妇,寡妇是二次出嫁,他已走过一次白天的路,因而本官让埋老子的先行。”可这家又说:“黄道吉日已定,不宜改动。”老爷便说:“一日包括晚上,那你们晚上行吧。”这家人气得回到村里,人们围上来问他,官司咋个样。这人回答说,老爷是个浆子官,让出丧的白天行,让娶寡妇晚上行呢!
从此以后,娶寡妇的人,都在晚上行事。
悬镜的传说
悬镜:民间的一种驱邪方法。家有病人或有其它祸事发生,在用其它驱邪方法后,再以镜悬于炕墙上,或悬于门上,认为如是邪鬼既不能进门;也有一些人家整年悬镜与门上或炕墙上的,以为可以镇邪。民间还有个传说呢!
相传,钟馗有一年在长安城慈恩寺前摆下擂台,前去比试的人都没赢过他。当时唐玄宗要选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挂帅征西,钟馗得知,便前去一试,结果文章和武艺都得了头名,钟馗十分高兴,又去殿试,谁知唐玄宗一见惊叫道:“哎呀!如此丑鬼,快快轰出殿去。”殿前卫士应声而上,不问青红皂白就把钟馗轰出殿门,钟馗便一头碰死在金銮殿的龙柱上。
钟馗死后,阴魂不散,常常向唐玄宗索命,吓得玄宗常做恶梦。他没办法便仿照祖宗李世民的法儿,给寝宫门扇上贴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可是秦琼和敬德都不是钟馗的对手,玄宗仍然夜夜做恶梦,梦中老是钟馗来找他的麻烦。他便耍了个手腕,采取封“阴宫”的办法,发了一道圣旨。言说钟馗武艺超群,忠孝国家,生未受封,死不安宁。今封为“驱鬼大将军”,可以遍行阴曹地府,斩除孽鬼。
钟馗是个急性人,心想皇上认了错,也不愿再找麻烦便接了圣旨去见阎王爷。谁知阎王一见圣旨火冒三丈,大骂唐玄宗是个昏君。人间这里抢人,那儿放火,为了争权夺利,有多少鬼妖横行,你不设法派人去驱除反而把钟馗打发到阴间来。阴间的事我一人管的顺顺当当的,还让钟馗来做什么。回头便对钟馗说:“你真心要驱除鬼妖,就先除了这个昏王。”钟馗觉得阎王的话在理,便去长安兴庆宫去找唐玄宗。
唐玄宗打发走钟馗后,以为万事大吉。这天正在兴庆宫安睡时,猛然发现钟馗来了,吓得他滚下龙床,跪地求饶。钟馗手执利剑,双目圆睁,指着唐玄宗说:“你就是昏邪之鬼,阎王爷叫我先把你斩了。”唐玄宗听言,磕头求饶,让钟馗给他个悔过机会。钟馗心想,如果斩了他朝中没了头,把世事弄乱了就麻烦了。便答应只要他真心悔过就饶了他。钟馗说:“你为君,心要明。要悔过,须心要正。正,须铸一面照心镜,时时对心而照,促你诚心。”唐玄宗听了,答应照办。
这年端阳节,按唐玄宗吩咐的铜镜铸成了,镜面光洁明亮,背面铸有飞龙和唐玄宗题的“千秋万岁”四个大字。他除了自己挂,而且还亲赐群臣,要他们以镜正心,以镜正行,不可胡作非为,这样便迎来了唐朝的“开元盛世”。
此事传到民间,老百姓知道钟馗是驱妖斩鬼的大将军,就仿造铜镜挂于门楣于,取名叫“避妖镜”、“驱邪镜”。如今,在一些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这一遗迹和这种“镜”。
翼马的传说
武则天曾是玉皇大帝的孙女儿,因思凡心切,玉帝和王母娘娘说便产生了测隐之心,满足了她下凡投胎之愿。几十年时间过去了,有一天玉帝和王母娘娘又想起了这个宝贝孙女儿,于是便令弼马温把天宫的飞马赐给武则天两匹。从此武则天便骑着这飞马往来人间和天宫,在世时曾骑上它赈济过灾民,处置过奸官。征战过疆场。死后还偶尔同高宗骑着这两匹马巡游天下。有一年江淮遭了水灾,老百姓啼饥号寒,尸横遍野,一个名叫石不足的州官却把朝廷的施舍吃了黑食,挥霍无度,花天酒地。夫妇中秋节正在花园赏月取乐,忽然两座飞骑降临,武则天当众揭露了石不足的罪行,用麻绳把他五花大绑,拴在马尾巴上带回乾陵贬为牵马童。
肖河的传说
传说武则天生时曾多处找寻自己死后安葬的地方,都没有找到满意的,她就命令在朝官员都去打听啥地方风水好,可以作陵墓,不久就有人来报,说陕西乾州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地平土肥是个好地方,于是武则天亲自带领人马,一路南行,来到肖河岸边,不料这天刚好河水上涨,武则天一行人被河水所阻,武则天下车来想找渡船,渡她过河,可船夫们一见是武则天都没有人愿意渡她,因为平时都传说武则天命硬,和男人命中相克,只要和她打过交道的男人,将来都不得善终。武则天见渡船都不愿渡她,一气之下揽图填埋肖河,并对着肖河念念有词,说是让肖河河水永远干涸,不再阻碍她的道路,还要让那些不愿渡她的船夫失去生存的门路,肖河像是被施了咒一样,河水立刻退去,直到干涸。从那以后肖河就只剩下河床,到现在就都看不见肖河的影子了。
五峰山的传说
唐高宗统治时期,年轻时身体就不好,经常患病他刚以继位,就想着要趁早修一座地下宫殿,日后好埋葬他和皇后。当时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皇后后,武则天说他也早有这个主意,于是便开始张罗修陵之事,修陵容易选地难,在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皇上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都是相信迷信的。他们为了自己能当上皇帝一则是,天命所注定,二则是先人埋到了风水宝地,因而都对自己选择陵地慎之又慎。李治和武则天心里都明白,这陵地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江山稳固和后世兴衰的大事。于是便由朝廷出榜文,在全国招选风水先生。武则天在数百位应招者中选了两名,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袁天罡,一个是深受众望的李淳风。这两个人在当时都是传奇式的风云人物,老百姓把他们说的神乎其神,说他们通天文地理,知晓六韬八卦,观是能人出国家吉凶,相人而可测知一生命运,是当朝的诸葛亮和庞士之。高宗亲自召见了这两位风水先生,当殿传下御制,要他们花三年功夫走遍全国各地选好陵址。二人领旨后即刻离开长安,袁天罡从北门出城,李淳风从南门出城,走遍了全国名山大川,看完了郡县风水好地,经过长途跋涉,认真挑选提前完成了任务。第二年就先后交旨,都说他们把陵址选在奉天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李治和武则天都很高兴于是就派了几位大臣一同察看,他们来到梁山一看,果然风景优美,气势非凡山巅松柏郁郁葱葱东西漠泔河水清透亮,远眺终南入云端,近看碧野浪滔天,大家都异口同声地称赞这是个好地方。袁天罡说他是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来梁山的,他在选定的地方钉了一根铁钉。两位先生同时指着一个地方都说这是自己选定的地点,弄得大家疑惑不解,结果刨开后出人意料的是李淳风的铁钉正好钉在袁天罡埋得铜钱眼里,大臣们都被这奇迹般的发现惊呆了,回京后如实奏明圣上,高宗和武则天听后大喜,即刻给两位风水先生赏钱封官,谁料正当积极筹备准备动工时,却从远道来了以为喇嘛自称是释迦牟尼的高足,要求晋见皇上和皇后,传召进殿后他便启奏说袁李二人对皇上存有二心,奉天县的五峰山上有金凤凰栖居,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他们二人故意弃五峰山而选梁山,实际合谋欺君也!高宗听了大怒,立即宣两位上殿审问,二人一起回奏说五峰山确实有金凤凰栖居,但真正的凤巢不在五峰山而在梁山,只要梁山一动工,五峰山上的凤凰会还巢的,那位喇嘛当场驳斥说这完全是骗人的鬼话,说的皇上左右为难,和皇后商议决定同一天梁山和五峰山上同时动工看个究竟。开工的吉日到了,从全国各地选来的十万名能工巧匠,五十万民夫都分头在梁山和五峰山上安营扎寨,两处各派一名大臣监工,皇上和皇后都亲临现场,李治去五峰山,武则天去梁山参加开工典礼,商定以烟火为号,当有股白烟分别从两个山顶袅袅上升时,民工们便在两个墓道口同时开挖了。在五峰山主持的那位喇嘛指挥民夫按他选定的地点一直往深的挖,当挖到七尺一寸时,露出了一层坚硬光滑的青石板,喇嘛急忙禀告高宗说金凤凰就在石板底下,棺柩将来只能在石板上,如在深挖,凤凰就有飞走的可能,高宗听了以为是喇嘛在捉弄自己,便怒气满面的说,只是哪里话,普通老百姓都要掘七尺二寸深,难道朕一个真龙天子还不如一个老百姓?并传旨继续往深里挖,谁知费了很大的周折,刚刚撬开青石板,就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霎时金光闪闪照的人都睁不开眼,只见一直金凤凰鸣叫着展翅向西南方向飞去,李治和喇嘛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后来从五峰山往梁山撤的民夫和大臣们才发现凤凰从五峰山飞出后先落在一座小山头上,就是现在阳峪镇的凤凰台,稍事歇息后继续朝西南方向飞,在空中拉了一堆屎,落在地上后被人们称这个地方为“凤屎”,后谐音为“冯市”,就是今日阳峪乡所在的冯市镇。五峰山就是因凤凰而得的。
“后窑头”的传说
修乾陵的时候,周围有不少砖窑,唯一的是梁山东北脚下这地方烧制的青砖最好,耐压耐磨,角尖棱突,完整无缺,砖里挑不出一点空隙,修陵都用的此地砖。有一天武则天巡幸到此地,观看雄伟壮观的殿堂非常满意,特别对墙面的青砖仔细观看一番,认为这砖料确实巧夺天工,便要对制砖工匠进行奖励,监管说道:“此砖不仅工匠手艺绝妙,更是当地土质的特异”。随后捧来一把土请武则天鉴别,这泥土果然不同,它润而硬,散而粘。武则天边捻边看,不觉称道“好窑土,好窑土”果然得天独厚,别具一格。从此,这里的砖窑越来越多,制砖业经久不衰,不少人在这里随后安家落业,逐渐形成一个村落。大家按武则天的褒奖给村子取名“好窑头”,也不知传了多少年,人们把“好窑土”传转了音,说它的谐音“后窑头”,又过了好多朝代,直到民国,这里连遭年灾,老百姓实在无法生存,逼得走投无路,只得揭竿而起,打家劫舍,成为当地一股“土匪”附近县城的富豪,又惊又怕,顺口编了“出北门,上北坡,后窑头是个土匪窝,谁打这儿过,准把脑袋落”,这顺口溜传到伪县长耳朵里,他怕上司追究治安不严,就掩人耳目,强迫地方把“后窑头”更名为太平,直到现在方圆不少老百姓仍知道“后窑头”就是太平岭。

信息编辑:[张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