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
发布时间:2018-01-02    点击次数: 次    发布机构:卫生局
恢复窄屏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危害极大。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5~7月是小高峰。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公众做好个人、家庭和环境卫生,降低感染机率。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引起传播。

1、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2、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

3、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主要临床表现有:

1、发病急,突然寒战、高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2、毛细血管损伤征象:面、颈、上胸部皮肤潮红(三红),呈酒醉貌,眼结合膜充血、水肿,眼睑、面部浮肿,软腭黏膜网状充血、腋下皮肤有出血点,束臂实验阳性。

3、全身中毒症状:头痛、眼痛、眼眶痛(三痛),肾区叩击痛。

治疗原则:

落实"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措施: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据调查,鼠密度在5%以下,可控制出血热流行;鼠密度在1%左右,就能控制出血热发病。有效方法是采取"环境治理、灭鼠防鼠、预防接种、个人防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灭鼠和防鼠

开展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清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藏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大面积投放老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同时,新建改建住宅时要作好防鼠工作,防止鼠进入屋内院内。

2、保持居室清洁、通风、干燥,喷洒杀虫剂灭螨。

3、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品保藏,防止食具、食品污染。

4、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个人防护。在田间或野外劳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尤其在流行地区的高发季节,野外作业做到领口、袖口、裤脚扎紧、身体暴露部位涂防虫油、皮肤外伤要及时消毒包扎等。

5、及时就诊。凡不明原因发热(39-40℃)以及被老鼠咬伤者,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6、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出血热的有效方法之一。(各辖区卫生院提供免费咨询接种工作)。

乾县疾控中心咨询电话:029-35520683      029-35525096

信息编辑:[卫生局]